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品
第三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开幕,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科大讯飞智慧城市     时间:2023-08-14 02:18:53


(资料图)

8月5日,由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科大讯飞协办的第三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在武汉开幕,科大讯飞智慧水利业务总经理秦平出席论坛,发表题为《人工智能开启水灾害防御新模式》的主题演讲。本次大会以“智慧赋能 系统治理一一全域推进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等行业顶尖专家齐聚一堂,深入研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监测、模拟、效果评价、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和实践方案,为“十四五”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全国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应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尤为重要。本次论坛,秦平重点介绍了科大讯飞助力打造的安徽省防汛抗旱领域水利应急资源服务平台,该平台集“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和抢险救援”三大系统于一体,创建了“统一高效、指挥可靠、快速协同”的防汛抗旱应急协同处置新模式,实现了水旱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有效衔接、指挥调度相互协调、抢险救援相互支撑,最大限度提升应对防汛抗旱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针对数据孤岛问题主动打破部门界限,对内统一数据汇入标准,对外构建统一接入平台,建立省级统一水利信息资源目录,对气象、自然资源等不同部门、省市县不同层级、跨数据库不同结构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汇集、治理、共享,保障“一数一源”,为上层业务协同提供结构稳定的数据底座。 ▍针对预警工作中省市县责任分工不清、处置不规范的问题围绕临灾预警需求,对防御过程中的规定动作流程化、模块化。针对河道、山洪、水库和公众预警等应对措施的差异,固化形成山洪预警、河道预警、水库预警、社会公众预警四条不同的预警流程。系统产生的提醒消息自动发送,对外发布的预警消息自动辅助人工,全过程可追溯。 ▍针对山洪灾害突发性强、成灾快、预警窗口期短等难点在传统雨量预警的基础上,结合气象部门共享的24h、6h预报降雨数据和高精度临近1-2小时预报降水数据,耦合气象-水文-风险模型,实现24小时气象预警-6小时气象预警-1~2小时短临预报预警-实时监测预警相结合的全过程递进式预警体系,根据不同预见期分阶段梯次开展风险预警,延长预见期,提高精准度。 ▍针对“叫应-反馈”机制落实不到位,基层责任人“收不到”“叫不醒” “无回应”,未能完全实现闭环管理的问题建设省级防汛预警智能叫应平台,实现了智能语音群发群呼,构建有叫必应预警体系,贯彻落实重要预警临灾叫应机制,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至基层。 ▍针对基层预案不完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统一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内容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结构化编辑;预案重要信息在地图中标记显示,基于二、三维地形的叠加,对危险区、安置点、转移路线、关联站点等关键信息进行上图;结合预警发生历史经验和数字地形模拟预案预演,指导生成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针对险情处置过程不透明、责任划分不明确、实际抢险进度难掌握等问题对工程险情处置过程中的规定动作流程化、模块化,从险情的巡查上报、逐级审核、会商研判到应急资源调度、处置过程及结果反馈,全流程可追溯,并对处置的关键环节辅助智能电话提醒,确保任务不遗漏、贯彻执行到位。 ▍针对系统操作繁琐的问题借助语音命令实现对防汛抗旱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等信息的查询和自动播报。用户无需使用键盘或鼠标,通过语音指令即可完成信息查询或指令调度任务,降低系统使用复杂度,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不断探索和迭代,科大讯飞以消除水旱灾害防御痛点为导向,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打造了新时代水灾害防御信息系统,具有基于人员分布热力图实现的危险区不确定人群靶向预警,基于智能语音技术实现的重要预警信息的自动叫应,基于实景化场景建模实现的实景与虚拟场景融合等功能,解决了预报的精准化、预警的全面化、预演的真实化、预案的电子化等关键问题,实现了风险事先研判、问题及时预警、调度科学精细、抢险救援一体化,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第一手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公众及时获取水灾害防御信息和社会监督提供服务渠道。 ▂未来,科大讯飞将继续秉持用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水利建设伟大使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工程建管等业务智能应用的支撑作用,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标签:

相关阅读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